古人是如何度过酷暑的?

发布时间:2023-02-15 00:59:59

1个回答

苍暮颜 最佳回答

1.大暑作为一个农业节气,最早的记载是《逸周书·周月节》。书中明确指出“夏三月中旬气盛,日照充足,夏至大热”。二十四节气系统应该在周秦时期就已经出现,汉代刘安主编的《淮南子》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,大夏是其中之一。

2、由于季节炎热,三伏天人们非常注重饮食,北方称之为“粘胖”。此时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、饺子、鸡蛋等。在北京,有一句话叫“头上盖面包,天上撒鸡蛋”。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,沿街叫卖;在南方,苏州人不仅喜欢吃凉冰,而且还有许多清凉的东西来消暑。慈善捐助者在门口给药“泡茶”。

3.由于气候异常炎热,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,人们主要是生活和休息。为了消暑,发明了各种民俗,在古代尤为兴盛。古代有一种下雨天赏冰的仪式,就是在下雨天把腊月里储存的寒冰拿出来给人消暑。

4.从唐宋到明清的帝都,夏天都有皇家的冰礼。从宋朝第一天起,朝廷就“每天给大臣冰敷,四箱人”。在明朝,夏天会给文武大臣冰敷。明代文学家钟惺的《夏冰》就记载了这件事。当时北京街头就有商贩敲冰灯,沿街叫卖冷冰,一直到清朝还存在。

5.沿湖看荷花也是古人消暑的好兴致。盛夏,六月荷花开。无论北京、杭州还是南京,人们都在傍晚时分外出欣赏新开放的荷花。相比较而言,北京的什刹海是“最繁华的荷花”。在过去,每年六月,学者和妇女聚集在一起。杭州西湖从唐代就开始种植紫罗兰,夏天文人在上面划船。南京的莫愁湖和玄武湖是盛夏赏荷的景点。

6.夏季巡游也是当时的民俗之一。在过去,南京人在酷暑的夜晚乘船去秦淮,赏月,看风景。

超值推荐

最新问答

    专家在线
1,327名,
专家在线解答。 我要提问 3-15分钟获得专家快速解答
  一周达人榜
更多
官方微信客服
官方微信客服
挑好品牌 找好东西
返回顶部